在工程项目、机械制造、建筑安装等领域,不锈钢管凭借其卓越的耐腐蚀性、高强度和美观的质感,成为流体输送、结构支撑的核心材料。无论是成本预算、结构设计还是物流运输,精准掌握不锈钢管的理论重量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一份清晰、全面的理论重量表,能为工程师、采购员和施工人员提供高效决策的依据。
理论重量,指根据钢材的公称尺寸(外径、壁厚、长度)和标准密度(通常取7.93g/cm³或7930kg/m³)计算得出的理想化重量值。它与实际重量存在微小差异(受壁厚公差、表面状况、材料密度波动影响),但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掌握理论重量的计算公式是灵活应用的基础。其核心公式为:
W = (D - T) × T × 0.02491 × L
其中:
(π / 4) * 7930 / 1,000,000 ≈ 0.02491
)。公式解读:(D - T)
近似代表扁钢宽度(考虑管材环形截面),T
代表厚度,(D - T) × T
相当于单位长度扁钢的截面积,再乘以长度 L
和密度转换常数 0.02491
,即得出理论重量。
下表列出了工业常用规格的*304/304L、316/316L等奥氏体不锈钢无缝管、焊接管*的理论重量参考值(按1米长度计算)。单位为:千克/米 (kg/m)。
公称通径 (DN) | 外径 (D) mm | 壁厚 (T) mm | 理论重量 (kg/m) | 壁厚 (T) mm | 理论重量 (kg/m) | 壁厚 (T) mm | 理论重量 (kg/m) |
---|---|---|---|---|---|---|---|
15 | 21.3⁄18* | 2.0 | 1.03 | 2.5 | 1.26 | 3.0 | 1.48 |
20 | 26.9⁄25* | 2.0 | 1.33 | 2.5 | 1.64 | 3.0 | 1.94 |
25 | 33.7⁄32* | 2.0 | 1.68 | 2.5 | 2.07 | 3.0 | 2.46 |
32 | 42.4 | 2.0 | 2.16 | 2.5 | 2.67 | 3.0 | 3.17 |
40 | 48.3 | 2.0 | 2.47 | 2.5 | 3.06 | 3.0 | 3.64 |
50 | 60.3 | 2.0 | 3.13 | 2.5 | 3.88 | 3.0 | 4.62 |
65 | 76.1 | 2.5 | 4.85 | 3.0 | 5.78 | 4.0 | 7.54 |
80 | 88.9 | 2.5 | 5.68 | 3.0 | 6.78 | 4.0 | 8.88 |
100 | 114.3 | 3.0 | 8.71 | 4.0 | 11.43 | 5.0 | 14.04 |
125 | 139.7 | 3.0 | 10.73 | 4.0 | 14.12 | 5.0 | 17.42 |
150 | 168.3 | 3.0 | 13.05 | 4.0 | 17.20 | 5.0 | 21.26 |
200 | 219.1 | 4.0 | 21.97 | 5.0 | 27.23 | 6.0 | 32.38 |
250 | 273.0 | 4.0 | 27.57 | 5.0 | 34.24 | 6.0 | 40.80 |
300 | 323.9 | 4.5 | 36.85 | 5.5 | 44.76 | 6.5 | 52.56 |
*注:DN15-DN25行中,斜杠”/“前外径为A系列(国际通用/I系列),斜杠后为B系列(国内常用/II系列),重量计算均按对应外径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