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不锈钢钢种分类/a的问题。关于不锈钢钢种分类/a的讨论,正式开始。
文章目录列表:
1.不锈钢有几种类?不锈钢有几种类?
不锈钢的标识
钢的编号和表示
①用国际化学元素符号和本国的符号来表示化学成份,用字母来表示成份含量:
如:、俄国 12CrNi3A
②用固定位数数字来表示钢类系列或数字;如:美国、日本、300系、400系、200系;
③用拉丁字母和顺序组成序号,只表示用途。
我国的编号规则
①采用元素符号
②用途、汉语拼音,平炉钢:P、 沸腾钢:F、 镇静钢:B、甲类钢:A、T8:特8、
GCr15:滚珠
◆合结钢、弹簧钢,如:20CrMnTi 60SiMn、(用万分之几表示C含量)
◆不锈钢、合金工具钢(用千分之几表示C含量),如:1Cr18Ni9 千分之一(即
0.1%C),不锈 C≤0.08% 如0Cr18Ni9,超低碳C≤0.03% 如0Cr17Ni13Mo
国际不锈钢标示
美国钢铁学会是用三位数字来标示各种标准级的可锻不锈钢的。其中:
①奥氏体型不锈钢用200和300系列的数字标示,
②铁素体和马氏体型不锈钢用400系列的数字表示。某些较普通的奥氏体不锈钢
是以201、 304、 316以以及310为标记,
③铁素体不锈钢是以430和446为标记,马氏体不锈钢 是以410、420以以及440C为标
记,双相(奥氏体-铁素体),
④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以以及含铁量低于50%的高合金一般来说是采用专利名称或商标命名。
4).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4-1分级:
①国家标准GB
②行业标准YB
③地方标准
④企业标准Q/CB
4-2 分类:
①产品标准
②包装标准
③标准
④基础标准
4-3 标准水平(分三级):
Y级:国际先进水平
I级:国际一般水平
H级:国内先进水平
4-4国标
GB1220-84 不锈棒材(I级)
GB4241-84 不锈焊接盘园(H级)
GB4356-84 不锈焊接盘园(I级)
GB1270-80 不锈管材(I级)
GB12771-91 不锈焊管(Y级)
GB3280-84 不锈冷板(I级)
GB4237-84 不锈热板(I级)
GB4239-91 不锈冷带(I级)
不锈钢的分类
奥氏体不锈钢: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钢中含Cr约18%、Ni 8%~10%、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包括著名的18Cr-8Ni钢和在此基础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发展起来的高Cr-Ni系列钢。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而且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如加入S,Ca,Se,Te等元素,则具有良好的易切削性。此类钢除耐氧化性酸介质腐蚀外,含有Mo、Cu等元素还能耐、磷酸以以及甲酸、醋酸、尿素等的腐蚀。此类钢中的含碳量若低于0.03%或含Ti、Ni,就可显著提高其耐晶间腐蚀性能。高硅的奥氏体不锈钢浓硝酸肯有良好的耐蚀性。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全面的和良好的性能,在各行各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铁素体不锈钢: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含铬量在11%~30%,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这类钢一般不含镍,有时还含有少量的Mo、Ti、Nb等到元素,这类钢具导热系数大,膨胀系数小、抗氧化性好、抗应力腐蚀优良等特点,多用于制造耐大气、水蒸气、水以及氧化性酸腐蚀的零部件。这类钢存在塑性差、焊后塑性和耐蚀性明显降低等缺点,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炉外精炼技术(AOD或VOD)的应用可使碳、氮等间隙元素大大降低,使这类钢获得经常使用。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是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各约占一半的不锈钢。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Si、Nb、Ti,N等合金元素。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通过热处理可以调整其力学性能的不锈钢,通俗地说,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典型牌号为Cr13型,如2Cr13 ,3Cr13 ,4Cr13等。粹火后硬度较高,不同回火温度具有不同强韧性组合,经常用于蒸汽轮机叶片、餐具、外科手术器械。化学成分的差异,马氏体不锈钢可分为马氏体铬钢和马氏体铬镍钢两类。组织和强化机理的不同,还可分为马氏体不锈钢、马氏体和半奥氏体(或半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以以及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等。 铁素体系 0.35 16-27 - 无 佳 尚佳 尚可 有
马氏体系 1.20 11-15 - 自硬性 可 可 不可 有
奥氏体系 0.25 16 7 无 优 优 优 无
分类仅是按钢的基体组织分的,由于钢中稳定奥氏体以及形成铁素体的元素的作用不能互相平衡,以以及由于大量的铬使平衡图S点左移,工业中应用的不锈钢的组织除了上面讲的三种基本类型以外,还有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等过渡型的复相不锈钢,以以及具有马氏体-碳化物组织的不锈钢。
2-1.铁素体钢
含铬大于14%的低碳铬不锈钢,含铬大干27%的任何含碳量的铬不锈钢,以以及在上述成分基础上再添加有钼、钛、铌、硅、铝、、钨、钒等元素的不锈钢,化学成分中形成铁素体的元素占绝对优势,基体组织为铁素。这类钢在淬火(固溶)状态下的组织为铁素体,退火以及时效状态的组织中则可见到少量碳化物以及金属间化合物。
属于这一类的有Crl7、Cr17Mo2Ti、Cr25,Cr25Mo3Ti、Cr28等。铁素体不锈钢因为含铬量高,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比较好,但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较差,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以及作抗氧化钢使用。
2-2.铁素休-马氏体钢
这类钢在高温时为y+a(或δ)两相状态,快冷时发生y-M转变,铁素体仍被保留,常温组织为马氏体和铁素体,由于成分以及加热温度的不同,组织中的铁素体量可在百分之几至几十的范围内变化。0Crl3钢,lCrl3钢,铬偏上限而碳偏下限的2Cr13钢,Cr17Ni2钢,Cr17wn4钢,以以及在ICrl3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许多改型12%铬热强钢(这类钢也叫做耐热不锈钢)中的许多钢号,如Cr11MoV,Cr12WMoV,Crl2W4MoV,18Crl2WMoVNb等均属干这一类。
铁素体—马氏体钢可以部分地接受淬火强化,故可获得较高的机械性能。但它们的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组织中铁素体的含量以及分布形态的影响。这类钢按成分中的含铬量分属12~14%与15~18%两个系列。前者具有抵抗大气以及弱腐蚀性介质的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减震性以及较小的线膨胀系数;后者的耐腐蚀性能与相同含铬量的铁素体耐酸钢相当,但在程度上也保留着高铬铁素体钢的某些缺点。
2-3.马氏体钢
这类钢在正常淬火温度下处在y相区,但它们的y相仅在高温时稳定,M点一般在3OO℃左右,故冷却时转变为马氏体。
这类钢包括2Cr13,2Cr13Ni2,3Cr13以以及部分改型12%铬热强钢,如13Cr14NiWVBA,Cr11Ni2MoWVB钢等。马氏体不锈钢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工艺性能与物理性能,均和含铬12~14%的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相近。由于组织中没有游离的铁素体,机械性能比上述钢要高,但热处理时的过热敏感性较低。
2-4.马氏体—碳化物钢
Fe-C合金的并析点的含碳为0.83%,在不锈钢中由于铬使S点左移,含12%铬和大于0.4%碳的钢(图11-3),以以及含18%铬和大于0.3%碳的钢(图卜)3)均属于过共析钢。这类钢在正常淬火温度加热,次生碳化物不能完全溶于奥氏体,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和碳化物组成。
属于这一类的不锈钢牌号不多,却是一些含碳比较高的不锈钢,如4Crl3、9Cr18、9Crl8MoV 、9Crl7MoVCo钢等,含碳量偏上限的3Crl3钢在较低的温度下淬火,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组织。由于含碳量高,上述9Cr18等三个钢号中虽含有较多的铬,但其耐腐蚀性能仅与含12~14%锗的不锈钢相当。这类钢的主要用途是要求高硬以及耐磨的零件,如切削工具、轴承、弹簧以及医疗器械等。
2-5.奥氏体钢
这类钢含有较多扩大y区和稳定奥氏体的元素,在高温时为均为y相,冷却时由于Ms点在室温,所以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 18-8, 18-12、25-20、20-25Mo等铬镍不锈钢,以锰代替部分镍并加氮的低镍不锈钢如Cr18Mnl0Ni5,Cr13Ni4Mn9,Cr17Ni4Mn9N,Cr14Ni3Mnl4Ti钢等均属于这一类。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前已述以及的许多优点,虽然机械性能也比较低,和铁素体不锈钢—样不能热处理强化,但可以通过冷加工变形的,利用加工硬化作用提高它们的强度。 这类钢的缺点是对晶间腐蚀以及应力腐蚀比较敏感,需通过适当地合金添加剂以及工艺措施消除。
2-6.奥氏体-铁素体钢
这类钢因扩大y区和稳定奥氏体元素的作用程度,不足以使钢在常温或很高的温度下具有纯奥氏体组织,为奥氏体-铁素体复相状态,其铁素体量也因成分以及加热温度不同而可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
属于这一类的不锈钢很多,如低碳的18-8铬镍钢,加钛、铌、钼的18-8铬镍钢,特别是在铸钢的组织中均可见到铁素体,此外含铬大于14~15%而碳低于0.2%的铬锰不锈钢(如Cr17Mnll),以以及目前研究的和已获得应用的大多数铬锰氮不锈钢等。与纯奥氏体不锈钢比较,这类钢的优点很多,如屈服强度较高,抗晶间腐蚀的能力较高,应力腐蚀的敏感性低,焊接时产生热裂纹的倾向小,铸造流动性好。缺点是压力加工性能较差,点腐蚀倾向较大,易产生c相脆性,在强磁场作用下表现出弱磁性等。所有这些优点和缺点均来源于组织中的铁素体。
2-7.奥氏钵-马氏体钢
这类钢的Ms点低于室温,固溶处理以后为奥氏体组织,易于成形和焊接。一般来说可用两种工艺使之发生马氏体转变。一是固溶处理以后经700~800度加热,奥氏体因析出碳化铬而转变为介稳定状态,Ms点升高至室温,冷却时转变为马氏体;二是固溶处理以后直接冷却至Ms与Mf点之间,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后一可获得较高的耐腐蚀性能,但固溶处理以后至深冷的间隔时间不宜过久,否则会因奥氏体的陈化稳定作用而使深冷的强化效应降低。经上述处理以后钢再经400~500度时效,使析出金属间化合物进—步强化。这类钢的典型钢号有17Cr一7Ni一A1、15Cr-9Ni-A1,17Cr—5Ni-Mo、15Cr-8Ni-Mo一A1。这类钢也称为奥氏体-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并因为实际上这些钢的组织中除奥氏体和马氏体以外,还存在不同数量的铁素体,故也称为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这类钢是50年代后期发展和应用的新型不锈钢,它们总的特点是强度高(C可达100一150)以及热强性好,但由于含铬量较低并在热处理时有碳化铬析出,耐腐蚀性能比标准的奥氏体不锈钢要低一些。也可以说这类钢的高强度是在牺牲一部分耐腐蚀性能与其他性能(如非磁性)的情况下获得的,目前这类钢经常用于航空工业以及火箭导弹生产方面,一般机械制造中应用尚不普遍,并且在分类上也有把它们纳为超高强度钢的一个系列。
不锈钢有哪几种型号?
把普通的不锈钢分为三类:奥氏体型不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马氏体型不锈钢。在这三类基本金相组织基础上,为了特定需求与目的,又衍生出了双相钢、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和含铁量低于50%的高合金钢。
1、304不锈钢。是应用量较大、使用范围最广的奥氏体不锈钢之一,适用于制造深冲成型部件和输酸管道、容器、结构件、各类仪表本体等,也可以制造无磁、低温设备和部件。
2、304L不锈钢。为解决因Cr23C6析出致使304不锈钢在一些条件下存在严重的晶间腐蚀倾向而发展的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其敏化态耐晶间腐蚀能力显著优于304不锈钢。除强度稍低外,其它性能同321不锈钢,经常用于需焊接后又不能进行固溶处理的耐蚀设备和部件,可用于制造各类仪表本体等。
3、304H不锈钢。304不锈钢的内部分支,碳质量分数在0.04%—0.10%,高温性能优于304不锈钢。
4、316不锈钢。在10Cr18Ni12钢基础上加入钼,使钢具有良好的耐还原性介质和耐点腐蚀能力。在海水和其他各种介质中,耐腐蚀性优于304不锈钢,经常用于耐点蚀材料。
5、316L不锈钢。超低碳钢,具有良好的耐敏化态晶间腐蚀的性能,适用于制造厚截面尺寸的焊接部件和设备,如石油化工设备中的耐蚀材料。
6、316H不锈钢。316不锈钢的内部分支,碳质量分数在0.04%—0.10%,高温性能优于316不锈钢。
7、317不锈钢。耐点蚀和抗蠕变能力优于316L不锈钢,用于制造石化以及耐有机酸腐蚀的设备。
8、321不锈钢。钛稳定化的奥氏体不锈钢,添加钛提高耐晶间腐蚀性能,并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可用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代替。除高温或抗氢腐蚀等专用场合外,一般情况不推荐使用。
9、347不锈钢。铌稳定化的奥氏体不锈钢,添加铌提高耐晶间腐蚀性能,在酸、碱、盐等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同321不锈钢,焊接性能良好,即可作耐蚀材料又可作耐热钢使用,经常用于火电、石化领域,如容器、管道、热交换器、轴类、工业炉中的炉管以以及炉管温度计等。
10、904L不锈钢。超级完全奥氏体不锈钢,是芬兰奥托昆普(OUTOKUMPU)公司发明的一种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其镍质量分数为24%一26%,碳质量分数小于0.02%,耐腐蚀性极好。
选购不锈钢注意
市面上不锈钢的规格也是多种多样,在选购的时候拥有很大的挑选范围,可以各个规格都买点这样后面都会用上,假如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多,需联系专业人员来参考即可。
从品牌上考虑市,面上生产钢筋的厂家众多,且每个厂家的途径都有差异,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是有不同的,需优先选购名牌产品,这种类型的钢筋质量有保障,而且不容易损坏。
不锈钢与耐热钢是怎么样分类的?
不锈钢的型号具体如下:
GB1220-84 不锈棒材(I级)
GB4241-84 不锈焊接盘园(H级)
GB4356-84 不锈焊接盘园(I级)
GB1270-80 不锈管材(I级)
GB12771-91 不锈焊管(Y级)
GB3280-84 不锈冷板(I级)
GB4237-84 不锈热板(I级)
GB4239-91 不锈冷带(I级)
扩展资料:
国际不锈钢标示:
美国钢铁学会是用三位数字来标示各种标准级的可锻不锈钢的。其中:
①奥氏体型不锈钢用200和300系列的数字标示,某些较普通的奥氏体不锈钢是以201、 304、 316以以及310为标记。
②铁素体和马氏体型不锈钢用400系列的数字表示。
③铁素体不锈钢是以430和446为标记,马氏体不锈钢 是以410、420以以及440C为标记。
④双相(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以以及含铁量低于50%的高合金一般来说是采用专利名称或商标命名。
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4-1分级分类:
①国家标准GB ②行业标准YB ③地方标准 ④企业标准Q/CB
4-2 分类:
①产品标准 ②包装标准 ③标准 ④基础标准
4-3 标准水平(分三级):
Y级:国际先进水平 I级:国际一般水平 H级:国内先进水平
简述不锈钢的定义和分类
一、不锈钢:
按成分可分为Cr系(400系列)、Cr-Ni系(300系列)、Cr-Mn-Ni(200系列)以及析出硬化系(600系列)。 200 系列—铬-镍-锰 奥氏体不锈钢 300 系列—铬-镍 奥氏体不锈钢 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304更易切削加工。 304— 即18/8不锈钢。GB牌号为0Cr18Ni9。 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 316—继304之后,第二个得到最经常使用的钢种,经常用于食品工业、制药行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SS316则一般来说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18/10级不锈钢一般来说也符合这个应用级别。[1] 不锈钢水桶
型号 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 400 系列—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 408—耐热性好,弱抗腐蚀性,11%的Cr,8%的Ni。 409—最廉价的型号(英美),一般来说用作汽车排气管,属铁素体不锈钢(铬钢)。 410—马氏体(高强度铬钢),耐磨性好,抗腐蚀性较差。 416—添加了硫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 420—“刃具级”马氏体钢,类似布氏高铬钢这种最早的不锈钢。也用于外科手术,可以做的非常光亮。 430—铁素体不锈钢,装饰用,例如用于汽车饰品。良好的成型性,但耐温性和抗腐蚀性要差。 440—高强度刃具钢,含碳稍高,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可以获得较高屈服强度,硬度可以达到58HRC,属于最硬的不锈钢之列。最常见的应用例子就是“剃须刀片”。常用型号有 三种:440A、440B、440C,另外还有440F(易加工型)。 500 系列—耐热铬合金钢。 600 系列—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不锈钢
630—最常用的沉淀硬化不锈钢型号,一般来说也叫17-4;17%Cr,4%Ni。
“不锈钢”一词不仅仅是单纯指一种不锈钢,而是表示一百多种工业不锈钢,所开发的每种不锈钢都在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具有良好的性能。成功的关键是要弄清用途,然后再确定正确的钢种。有关不锈钢的进一步详细情况可参见由NiDI编制的"不锈钢指南"软盘。 幸而和建筑构造使用范围有关的钢种一般来说只有六种。它们都含有17~22%的铬,较好的钢种还含有镍。添加钼可进一步改善大气腐蚀性,特别是耐含氯化物大气的腐蚀。
二耐热钢:
耐热钢是指在高温下工作的钢材。耐热钢的发展与电站、锅炉、燃气轮机、内燃机、航空发动机等各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由于各类机器、装置使用的温度和所承受的应力不同,以以及所处环境各异,所采用的钢材种类也各不相同。这里所谈的温度是个相对的概念。最早在锅炉和加热炉中使用的材料是低碳钢,使用的温度一般在200℃左右,压力仅为0.8MPa。知道现在使用的锅炉用低碳钢,如20g,使用温度也不超过450℃,工作压力不超过6MPa。随着各类动力装置的使用温度不断提高,工作压力迅速增加,现代耐热钢的使用温度已高达700℃,使用的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与苛刻。现在,耐热钢的使用温度范围为200~800℃,工作压力为几兆帕到几十兆帕,工作环境从单纯的氧化气氛,发展到硫化气氛、混合气氛以以及熔盐和液金属等更复杂的环境。
现按珠光体型低合金热强钢、马氏体型热强钢、阀门钢、铁素体型耐热钢、奥氏体型耐热钢、等分别如下。
(1)珠光体型低合金热强钢
该种钢的代表:12Cr1MoV此种钢组织稳定性较好,当温度高达580℃时仍具有良好的热强性。
(2)马氏体型热强钢
该种钢的代表:Cr12型马氏体热强钢,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较好的热强性、耐蚀性以及振动衰减性,广泛用于制造汽轮机叶片而形成独特的叶片钢系列,并广泛用作气缸密封环、高温螺栓、转子和锅炉过热器、在热器管、燃气轮机涡轮盘、叶片、压缩机以及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轮盘、水轮机叶片以及宇航导弹部件等。
(3)阀门钢
阀门钢是耐热钢的一个重要分支,该种钢的代表:21Cr-9Mn-4Ni-N钢(21-4N),与21Cr-12NiN、14Cr-14Ni2W-Mo相比,性能优越较经济,在汽油机排气阀门上迅速得到经常使用。
(4)铁素体型耐热钢
在室温和使用温度条件下这类钢的组织为铁素体。这类钢铬含量高于12%,不含镍,只含有少量的硅、钛、钼、铍等元素。
(5)奥氏体型耐热钢
一般用于600℃承受较高应力的部件,其抗氧化性温度可达850~1250℃。这类钢基本上是和不锈钢同时发展起来的,有些钢同时就是优异的奥氏体型不锈钢。
(6)沉淀硬化型耐热钢
沉淀硬化型耐热钢按其组织可分成马氏体沉淀硬化耐热钢(如0Cr17Ni4Cu4Nb)、(半奥氏体-马氏体过滤型)沉淀硬化耐热钢(如0Cr17Ni7Al和0Cr15Ni7Mo2Al)和奥氏体沉淀硬化耐热钢(如0Cr15Ni25Ti2MoVB)等。
2、耐 热 钢 的 分 类
2.1按合金元素含量分类
(a)低碳钢:在此类钢中部含或很少含有其他合金元素,其碳含量一般不超过0.2%。
(b)低合金耐热钢:在此类钢中都含有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但含量不高,一般钢中所含合金元素的总量不超过5%,碳含量不超过0.2%.
(c)高合金耐热钢:在此类钢中合金元素多,合金元素含量一般在10%,甚至高达30%。
2.2按钢的特性分类
(a)抗氧化钢(或称耐热不起皮钢):此类钢在高温下(一班在550~1200℃)能够比较好的抗氧化性能以及抗高温腐蚀性能,并有的高温强度。用于制造各类加热炉用零件和热交换器,制造热汽轮机的燃烧市、锅炉吊瓜、加热炉炉底板和辊道以以及炉管等。抗氧化性能是主要指标,部件本身不承受很大压力。
(b)热强钢:在高温(一般来说在450~900℃)既能承受相当的附加应力又要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抗高温气体腐蚀能力,一般来说还要求承受周期性的可变赢利。一般来说用作汽轮机、燃气轮机的转子和叶片,锅炉的过热器、高温下工作的螺栓和弹簧、内燃机的进排气阀、石油加氢反应器等。
2.3按钢的主要用途分类
工业炉用耐热钢:除反应堆、电站锅炉、石化工业炉外,在冶金、机械、建材、轻工等工业中,广泛用作热交换器、加热炉管、反映罐等多种炉窑中的各种耐热部件,除采用板、管、棒等耐热钢变形材外,并采用大量的耐热钢铸件。
4、耐热钢的基本性能
4.1主要合金元素在耐热钢中的作用
耐热钢中常见的合金元素有铬(Cr)、镍(Ni)、钼(Mo)、钨(W)、钒(V)、硅(Si)、铝(Al)、钛(Ti)、铌(Nb)、硼(B)、钴(Co)、锰(Mn)、碳(C)、氮(N)、稀土(Re)、铜(Cu)、铁(Fe)等。磷和硫一般为有害的杂质元素。铬、铝、硅和稀土元素能提高耐热钢的抗氧化性能。铬、钼、钨、钒、钛、铌、钴、硼、稀土等能提高或改善耐热钢的热强性。铁为耐热钢的基本元素。镍和锰的作用主要是获得奥氏体组织。下面分别一下主要合金元素在耐热钢中的作用。
4.1.1铬 铬是耐热钢中抗高温氧化和抗高温腐蚀的主要元素,并能提高耐热钢的热强性。耐热钢的抗高温腐蚀性能与其含铬量有的关系。常用的耐热钢的铬含量应不低于12%。
4.1.2 镍 镍是耐热钢中的重要合金元素之一。为了使钢在室温下获得纯奥氏体组织,其中镍含量不低于25%。但当钢中含有其他合金元素时,为获得纯奥氏体组织,镍含量可适当减少。当钢中含碳量0.1%含碳量为18%时,为了获得钢的纯奥氏体组织,含镍量为8%即可,这就是典型的18-8型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当钢中含有其他铁苏体形成元素时,为获得纯奥氏体组织,含镍量就要增加,如不增加镍含量,或降低镍含量,就会出现双向组织,或出现不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冷加工时可能产生相变(奥氏体组织转变为马氏体组织)。
4.1.3钼 钼为难熔金属,熔点高(2625℃)。对提高耐热钢的热强性有较好的作用。
4.1.4钨 钨为难熔金属,熔点高(3380℃)。家钨可提高固溶体的热强性。
4.1.5钒 钒为难溶金属,熔点高(1910℃)钒是提高铁素体型耐热钢的热强性的有效元素,钒也在奥氏体型耐热钢中获得应用,但凡含量一般在0.3%~0.5%之间。
4.1.6硅 硅是耐热钢中抗高温腐蚀的有益元素,在钢中加入硅也能改善它在室温条件下工作的性能。耐热钢中的硅含量一般不超过2%。
4.1.7铝 铝是耐热钢中抗氧化的重要合金元素,,耐热钢中的铝含量一般不超过6%。
4.1.8钛 钛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之一,钼的是防止间接腐蚀。
4.1.9铌 铌也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铌的碳化物在高温下十分稳定,只比钛的碳化物略为逊色。由于铌具有良好的热强性,铌在体合金耐热钢和高合金耐热钢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高合金耐热钢中的铌含量一般为1%~2%。
4.1.10 硼 硼与氮和氧都有很强的亲和力,钢中微量硼(0.001%)就可以成培地提高其淬透性。在珠光体耐热钢中,微量硼可以提高钢的高温强度;在奥氏体耐热钢中加入0.025%硼可以提高其抗蠕变性能,但彭含量较高时,其作用相反。加入硼强化晶界对增强耐热钢的持久强度十分重要。硼原子主要分布在晶界上,硼对强化晶界起着重要的作用。
4.1.11钴 钴在奥氏体型耐热钢中的作用与镍的作用类似,在铬镍奥氏体型耐热钢中加钴对提高该钢的耐高温腐蚀性能是有利的。钴是一种稀有而昂贵的金属,应当节约使用。
4.1.12锰 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它使钢形成和稳定奥氏体组织的能力仅次于镍,以锰代镍的耐热钢,有广泛的用途。锰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虽有所提高,但对持久强度和蠕变强度则没有什么显著的作用。
4.1.13 碳 碳是钢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碳在钢中的强化作用与它形成的碳化物的成分和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强化作用也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由于碳化物的聚集,强化作用有所下降。钢中碳含量增加,会降低钢的塑性和可焊性。除强度要求较高的钢中外,一般奥氏体型耐热钢中的碳含量都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
4.1.14氮 氮作为合金化元素在奥氏体型耐热钢中的作用与碳有些类似。在铬镍奥氏体型耐热钢中含氮可提高钢的热强性,几乎对脆性无影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析出弥散的氮化物所致。
4.1.15 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对提高耐热钢的抗氧化性能有较明显的作用。稀土元素的氧化物可以增加基体金属与氧化膜之间的附着力,因为稀土氧化物对基体金属有“钉扎”作用。稀土元素对钢的晶粒度细化有的作用。稀土元素与氧、硫、磷、氮、氢等的亲和力都很强。是很好的脱氧、去硫和清除其他有害杂质的气体添加剂。稀土元素能提高耐热钢的抗蠕变性能。
不锈钢分为那两种?分别是什么成份?
不锈钢是不锈钢和耐酸钢的统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等化学浸蚀)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
不锈钢按内部元素结构,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双相钢)、沉淀硬化不锈钢。
不锈钢
一、 概述
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有一种特殊物理性能的钢种,使其能够满足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钢要求既能生产又易加工;既不易生锈又具有耐酸、耐热、不起皮、无磁性的特殊性能。
世界各国冶金生产者和冶金学者为了创造发明这一钢种,从十九世纪后期,就开始精心的研究,直到一九一零年才有高铬合金的首批生产。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九一三年,英国报道了含碳量为0.4%的钢中含有9~16%铬时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接着,德国在一九一四年报导了含铬含镍的钢能抗氧化和酸的作用;加拿大在一九一五年、美国在一九一六年获得生产这类钢的专利权;一九一七年法国也报导了含铬10~15%、含镍在20~40%的合金钢。可见,不锈钢几乎同时在四、五个国家出现。说,不锈钢是世界各国冶金生产者和冶金学者进行精心研究的成果。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主要产钢国家中,不锈钢已超过钢总产量的1%,总值的8%。在经济上占有的地位。在我国,不锈钢的产量,还不足钢的总产量的0.5%。
不锈钢在我国和许多国家,它的生产和应用,仅仅是刚刚开始。由于不锈钢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它的生产和应用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和扩大。
不锈钢从化学成份上讲,是一种以铁和碳为基础的含有较多合金元素的高合金钢。不锈钢从物理、化学性能上讲,是一种特殊钢。
不锈钢包括耐酸钢、不起皮钢、耐热钢和电阻合金等的表面处理(通过酸洗工艺)后,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空气以及弱腐蚀介质中能抵抗腐蚀性——即不易生锈。由于这些钢具有不易生锈的特点,所以人们统称它们为不锈钢。
不锈钢,不是绝对的不生锈不被腐蚀,而是生锈量、被腐蚀量少;生锈和被腐蚀的过程较慢,甚至根本不能察觉。说,不锈只具有相对的含义,而不是绝对的。
二、 不锈钢的性能和组织
形成不锈钢的性能和组织,主要是由各种元素决定的。已知的化学元素有一
百余种,对不锈钢的性能与组织影响的元素有:碳、铬、镍、锰、氮、钛、铌、钼、铜、铝、硅、钒、钨、硼等十多种。由于这些元素的加入,导致钢的内部组织发生变化,从而使钢具有特殊的性能。为了加深对不锈钢的理解,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各种元素对不锈钢的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1.铬——是构成不锈钢的基本元素。
铬是决定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最基本元素。在氧化性介质中,铬能使钢的表面很快形成一层实际为腐蚀介质不能透过和不溶解的富铬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很致密,并与金属基本结合得很牢固,保护钢免受外界介质进一步氧化浸蚀;铬还能有效地提高钢的电极电位。当含铬量不低于12.5%原子时,可使钢的电极电位发生突变,由负电位升到正的电极电位。因而可显著提高钢的耐蚀性。铬的含量越高,钢的耐蚀性能越好。当含铬量达到25%、37.5%原子时,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的突变,使钢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能。
2.镍——单独不能构成不锈钢
镍对不锈钢耐腐蚀的影响,只有它与铬配合时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因为,低炭镍钢要获得纯奥氏体组织,含镍量需达24%;要使钢在某些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显著改变,含镍量需在27%。镍不能单独构成不锈钢。而在含铬18%的钢中加入9%的镍,就能使钢在常温下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并可以提高钢对非氧化性介质(如:稀、盐酸、磷酸等)的耐蚀性,并能改善钢的焊接和冷弯等的工艺性能。
3.锰和氮——可代替铬镍不锈钢中的镍
锰和氮在不锈钢中有镍相仿的作用。锰的稳定奥氏体作用为镍的二分之一,而氮的作用比镍大很多,约为镍的40倍左右。因而锰和氮可代镍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但锰的加入会使含铬低的不锈钢耐蚀性降低。高锰奥氏体钢不易加工。在不锈钢中不单独使用锰,只用部分代替镍。
4.碳——在不锈钢中具有两重性
碳在不锈钢中的含量以及其分布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不锈钢的性能和组织:一方面碳是稳定奥氏体元素,并作用的程度很大,约为镍的30倍,含碳量高的(马氏体)不锈钢,完全可以接受淬火强化,从而在机械性能方面可大大提高它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碳和铬的亲和力很大,在不锈钢中要占用十七倍碳量的铬与它结合成碳化铬。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则与碳形成碳化物的铬越多,从而显著降低钢的耐蚀性。从强度与耐腐蚀性能两方面来看,碳在不锈钢中的作用是互相矛盾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达到耐腐蚀的目的,不锈钢的含碳量一般较低,在大多在0.1%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的耐腐蚀能力,特别是抗晶间腐蚀的能力,常采用超低碳的不锈钢,含碳量在0.03%甚至更低;但用于制造滚动轴承、弹簧、工具等不锈钢,由于要求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因而含碳量较高,一般均在0.85~1.00%之间。如9Cr18钢等。
5.钛和铌——能防止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不锈钢加热到450~800℃时,常常由于在晶界析出铬的碳化物而使晶界附近的含铬量下降形成贫铬区,导致晶界附近的电极电位下降,从而引起电化学腐蚀。这种腐蚀叫做晶间腐蚀。常见的如在焊缝附近的热影响区内发生的晶间腐蚀。而钛和铌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它与碳的亲和力比铬大得多,钢中加入钛或铌,就能使钢中的碳与钛或铌形成碳化物,而不与铬形成碳化物,从而保证晶界附近不致因贫铬而产生晶间腐蚀。钛和铌常用来固定钢中的碳,提高不锈钢抗晶间腐蚀的能力,并改善钢的焊接性能。
钛或铌的加入量要含碳量而定,一般为:钛的加入量为含碳量的5倍,铌为碳的8倍。
6.钼和铜——能提高某些不锈钢对某些介质的耐腐蚀性能
钼和铜能提高不锈钢对、醋酸等腐蚀介质的耐蚀能力。钼还能显著提高对含氯离子的介质(如盐酸)以以及有机酸中的耐蚀能力。但含钼的不锈钢不宜在硝酸中应用,含钼的不锈钢在沸腾的65%硝酸中的腐蚀速度比不含钼的增加一倍;铜加入铬锰氮不锈钢中,会加速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钼对钢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有不利影响,在含钼钢中,为了使钢在热处理后具有单一的奥氏体组织。镍在锰等元素的含量要相应的提高。
7.硅和铝——能提高不锈钢的抗氧化能力
硅对提高铬钢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很显著,含5%铬以及1%硅的钢,抗氧化的能力可与12%铬钢相等。如使钢在1000℃能抵抗氧化,含0.5%硅时需要22%的铬,如加入2.5~3%的硅以后,只需要12%的铬就可以了。有资料还,向Cr15Ni20的铬镍钢中加2.5%的硅,抗氧化性能可相当Cr15Ni60的铬镍合金。
向高铬钢中加铝也能使抗氧化性能显著提高,它的作用与加硅的功能相仿。
向高铬钢中加硅和铝的目的:一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二是为了节约用铬。
硅和铝对提高铬钢抗氧化性能的作用虽然很大,但也有很多缺点。最主要的是它使钢的晶粒粗化和脆性倾向增大。
8.钨和钒加入钢中,其主要作用是提高钢的热强性。
9.硼
高铬铁素体不锈钢(Cr17MO2Ti)中加0.005%的硼,可使钢在沸腾的65%醋酸中的耐腐蚀性能提高;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微量(0.0006~0.0007%)的硼,可使钢的热态塑性改善;硼对提高钢的热强性有良好的作用,可使不锈钢的热强性显著提高;含硼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在原子能工业中有着特殊的用途。
但不锈钢中含硼会使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
10. 除元素外,有些不锈钢中还分别加入稀有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以改善钢
的性能。
谈到了构成不锈钢的基本元素——铬,和影响不锈钢组织、性能的重要元素——碳,以以及改善不锈钢性能和组织的添加元素——镍、锰、氮、钛、铌、钼、铜、硅、铝、钨、钒、硼等十多个元素。在工业上实际应用的不锈钢,很多钢中同时存在着几种至十几种合金元素,当几种元素共存于不锈钢这一统一体中时,决定不锈钢组织的是各种元素影响的总和。
各种元素对不锈钢组织的影响,其共同性,概括起来,基本上分属于两大类:一类是形成或稳定奥氏体的元素,它们是碳、镍、锰、氮、铜、以碳和氮的作用程度;另一类是形成铁素体的元素,它们是铬、钨、钼、铌、硅、钛、钒、铝等,这一类元素形成铁素体的作用,如以铬为1来加以比较,其他元素的作用都比铬大。
这两类元素共存于不锈钢中时,不锈钢的组织就主要是看互相影响的结果。稳定奥氏体的元素的作用居于主要方面的话,不锈钢的组织就以奥氏体为主,很少以至没有铁素体;的作用程度还不能使钢的奥氏体保持至室温的话,这种不稳定的奥氏体在冷却时即发生马氏体转变,钢的组织则为马氏体;形成铁素体的元素的作用成为主要方面的话,钢的组织则以铁素体为主。
不锈钢的性能除工艺外,主要主要是看其内部组织的构成,而构成不锈钢组织的是各种合金元素在钢中的总和。说,不锈钢的性能,归根到底主要是由合金元素决定的。
只含有铬元素的不锈钢,人们一般来说称它为“不锈铁”,工业上称它为“铬不锈钢”。这类钢都具有磁性,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或铁素体、马氏体为主体的复相组织。这类钢具有抵抗大气以及弱腐蚀介质的能力,或有更高的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或可淬火使用。但的机械性能或工艺性能较差,几乎没有焊接性能的不足之处。这类钢远不能满足工业用钢的特殊要求。
在铬级不锈钢的基体中,加入适量的镍元素。如在含铬18%的低炭(0.12%的炭)的铁素体钢中加入8%的镍后,在常温下可获得最理想的纯奥氏体组织,这种钢就是人们一般来说所称的无磁性的不锈钢。这类铬镍不锈钢与相同含铬量的铁素体或马氏体耐酸不锈钢比较,不仅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能,更重要提具有良好的冷变形使之硬化的性能和焊接性能,在常温或低温下均具有很高的塑性和冲击韧性,不具磁性的优良性能。这类不锈钢的缺点是机械性能比较低,对晶间腐蚀以及应力腐蚀比较敏感,但通过适量的合金添加剂或工艺措施,就能改善或消除。
在铬级不锈钢的基本中,添加以锰为主要合金元素的不锈钢。就是人们一般来说所讲的“铬锰氮”不锈钢。这类不锈钢除强度比铬镍钢为高外,其他如耐腐蚀性和工艺性能等都不如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好。生产这类不锈钢除个别情况下,主要是为了节约昂贵的镍元素,所以这类钢又叫节镍不锈钢。
三、 不锈钢的分类和用途
不锈钢是一个范围很大的特殊钢系列。我国生产的不锈钢钢号就有一百个。但就其主要合金成分,金相组织和工业上的主要用途,大体可作如下分类:
1.不锈钢其主要合金成分,一般来说可分三类:
(1) 铬不锈钢类:
这类不锈钢除铁基外,主要合金元素是铬。有的还分别含有硅、铝、钨、钼、镍、钛、钒等一种或几种元素,这些元素在钢中的含量分别在1~3%之间。
(2) 铬镍不锈钢类:
这类不锈钢除铁基外,主要合金元素是铬和镍。有的还分别含有钛、硅、钼、钨、钒、硼等一种或几种元素,这些元素在钢中的含量在4%至微量。
(3) 铬锰氮不锈钢类:
这类不锈钢除铁基外,主要合金元素是铬和锰,大多数钢中还含有0.5%的氮。有的还分别含有镍、硅、铜等一种或几种元素。这些元素在钢中的含量分别只有5%。
2.不锈钢其结构(金相组织),一般来说分三类:
(1) 铁素体的——即含铬不含镍的不锈钢。这类钢冷加工能使之硬化到某种程度,热处理则不能。这类钢总是有磁性的。
(2) 马氏体的——这类不锈钢除个别的钢号含有少量的镍外,大多数钢号只含有铬,其优点是热处理能使之硬化。这类钢总是带有磁性的。
(3) 奥氏体的——即含有铬镍或铬镍锰或铬锰氮等元素的不锈钢。这类钢只能冷加工使之硬化;热处理只能使之软化。在退火状态中是无磁性的。在冷加工后,有的会带有磁性的。
的三种分类仅是按钢的基体组织分的,由于钢中稳定奥氏体以及形成铁素体的元素的作用不能互相平衡。工业中实际用的不锈钢的组织还有: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等过渡型的复相不锈钢,以以及马氏体——碳化物组织的不锈钢。
3. 不锈钢工业上的主要用途,可分为:不锈钢、耐酸钢、不起皮钢、耐热钢等四种。有的将电热合金作为不锈钢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和代表性钢号分列如下:
(1) 不锈钢——在空气以及弱腐蚀介质中能抵抗腐蚀。具有这种功能的钢叫做不锈钢。
其代表性钢号有:OCr13、1Cr13、2Cr13、3Cr13、4Cr13、Cr14、Cr15、9Cr18、9Cr18MOV、Cr14MO等。
(2) 耐酸钢——在各种腐蚀性强的介质(如酸、碱、盐溶液等)中能抵抗腐蚀作用。
其代表性钢号有:Cr17、Cr28、Cr17Ti、Cr18Ti、Cr25Ti、Cr17Mn9、Cr17Ni2、OCr18Ni9、1Cr18Ni9、2Cr18Ni9、2Cr13Ni4Mn9、Cr14Mn14Ni、Cr18Mn8Ni5、Cr18Mn10Ni5MO3、1Cr18Ni9Ti、Cr17MO2Ti、Cr25MO3Ti、Cr18Ni11Nb、Cr18Ni12MO2Ti、Cr18Ni12MOTi、Cr18Ni9Cu3Ti、Cr18Ni18MO2Cu2Ti、Cr18Ni20MO2Cu2Nb等。
(3) 不起皮钢铁(又叫抗氧化钢)——在高温下有足够的热稳定性,能够抵抗气体腐蚀而不剥落氧化铁皮的功能。简单讲,就是在高温下抗气体的侵蚀不起皮的钢。
不锈钢不仅是广泛使用的耐蚀材料,而且具备较好的耐热性,包括抗氧化性以及高温强度。也是一类重要的耐热材料。稳定的奥氏体不锈钢,在低温下,仍能保持很高的冲击韧性,因而又是很好的低温结构材料;这类不锈钢不具铁磁性,因而也是无磁材料。高碳的马氏体不锈钢,不仅耐腐蚀,并有很好的耐磨性。因而不锈钢又是一类耐磨材料。不锈钢具有广泛优越的性能,其共性是不锈性。
由于不锈钢分别具有不锈、耐腐蚀、耐高温、无磁性、耐磨的特点。不锈钢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纺织印染工业、医疗工业、仪器仪表工业、船舶工业、化学工业、航空工业、国防工业、科学研究和日用工业等部门。如这些工业的用具、器械、设备、零部件和民用商品等。
四、 不锈钢的鉴别
在“不锈钢的性能和组织”、“不锈钢的分类和用途”两节中分别谈到了不锈
钢的组织、性能和主要用途,谈到了不锈钢分别具有不锈、耐酸、耐高温、耐磨和奥氏体一般无磁性等特点。使对不锈钢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加上不锈钢是常见的一种高级合金钢。日常用品中的钢笔类和全钢手表壳、白色金属表带等一般都是不锈钢制成的。还有不锈钢小刀、不锈钢餐具等。这些日常的接触,给打下了识别不锈钢的基础。
日常所见的不锈钢,大多是1-2 Cr18Ni9、1Cr18Ni9Ti两种钢号基本相同的镍铬不锈钢和1-4 Cr13的铬不锈钢。而在我国,不锈钢的品种(钢号)在一百个,而且钢号中的元素不同和含量不同,其性能和价值也大不相同。对不锈钢的鉴别,必须认真调查研究,弄清钢号印记,试验等才能正确认别。
当前,对不锈钢的鉴别主要有几种:
(-)不锈钢的鉴别:
不锈钢整材,其来源一般是钢厂订货或向国外进口以以及社会超储积压的处理商品等。不锈钢材的来源不同,其鉴别的也有所不同。
1.鉴别进口或钢厂订购的不锈钢材,一般只需进口或钢厂的质量证明书(简称质保书)核对钢材或包装上的标志即可。
质量证明书是供方对该批产品检验结果的确认和保证。所以质量证明书不仅说明材
料的名称、规格、交货件数、重量和交货状态等。而且还必须说明规定的保证项目的全部检验结果。
同样,为了便于管理,避免混乱和防止因混乱而造成使用事故。生产厂在材料或包装上标出牌号、批号、状态、规格、数量和生产厂代号等标志。其标出的标志与质量证明书的记戴应是一致的。常用的标志主要有下列三种:
(1) 涂色——在材料规定部位涂上表明其牌号的颜色;
(2) 打印——在材料规定部位打钢印或喷印,以说明材料的牌号、规格、炉罐号
等。打钢印常用于厚钢板或大、中型型钢上。
(3) 挂牌——在成捆或成箱的材料上,悬挂标明牌号、批号、规格、数量等的标牌。
不锈钢材的标志,一般采用打印和挂牌二种。
2.社会超储积压不锈钢材。趣储积压时间的长短和保管的好坏,一般有二种情况:
一是超储积压时间不长,保(养)管又好,处理单位不仅保存有原始质量证明书或
抄件,而且钢材或包括上的标志俱全和清晰。这种不锈钢材的鉴别,同样只要质保书核对钢材或包装上的标志即可。
另一种是积压时间较长,保管又不完善,既无质量证明书,钢材或包装上的标志已不明显或脱落。这类不锈钢材的鉴别,主要是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向处理单位查阅原始单据。发票等原始单据上都注有钢号等。如无钢号记戴,还须查阅当地当时的价规资料,以价格来判明钢号。这是比较有效的确定钢号的,但往往容易张冠李戴。必须掌握对实物的鉴别。
(二)不锈钢的实物鉴别:
实物鉴别,就是要在不明钢种(号)的情况下,商品(包括整材、余料、废料等实物)固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借助简单的器具,用感官来确定它是不是不锈钢和属哪一类不锈钢的具体。
应当指出:感官鉴别,不能分清具体钢(种)号,只能基本上区别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和铬锰氮不锈钢三个大类,其鉴别办法如下:
1.色泽的区别:
经过酸洗的不锈钢,表面色泽银白光洁:铬镍不锈钢色银白呈玉色;铬不锈钢色白稍灰光泽弱;铬锰氮不锈钢的色泽与铬镍不锈钢相似稍淡。未经酸洗的不锈钢的表面色泽:铬镍钢呈棕白色;铬钢呈棕黑色;铬锰氮呈黑色,(这三种色泽,是指氧化较重的色泽)。冷轧未经退火的铬镍不锈钢,表面银白有反光。不锈钢除元钢外,一般都经酸洗呈白色。
2.用铜鉴别:
是将钢材上的氧化层除去,放上一滴水,用铜擦,擦后如不变色,一般为不锈钢;如变紫红色:无磁性的为高锰钢,有磁性的一般为普通钢或低合金钢。
3.用吸铁石鉴别:
磁石能基本区别两类不锈钢。因为铬不锈钢在任何状态下均能被磁石吸引;铬镍不锈钢在退火状态下一般是无磁性的,在冷加工后,有的会有磁性的。但含锰较高的高锰钢是无磁性的;铬镍氮不锈钢的磁性情况更为复杂:有的无磁性,有的有磁性,有的纵面无磁性而横面有磁性。说,磁石虽能基本区别铬不锈钢和铬镍不锈钢,但不能正确区分一些特殊性质的钢种,更不能区分具体的钢号。
特殊性质的钢种,还需采取三种办法进行鉴别。
1) 磨花鉴别:
磨花鉴别是把不锈钢在砂轮机上磨,观其火花。如火花呈流线形,并有较多较密的节花,即为含锰较高的高锰钢或锰氮钢;如无节花即为铬钢或铬镍不锈钢。
2) 退火法鉴别:
冷加工手的铬镍不锈钢,如有磁性,可取小块在火中烧红让其自然冷却或放入水中(退火),经退火后磁性会显著减弱或完全消失。但有些铬镍不锈钢,如Cr18Ni11Si4AlTi钢和Cr21Ni5Ti钢,因钢中含有较多的铁素体元素,其内在组织有相当部分是铁素体。即使在热加工的状态下也有磁性的。
3) 化学定性法鉴别:
化学定性法是鉴别有磁性的不锈钢中是否含镍的一种鉴别办法,其是:将小块不锈钢深解于王水中,用净水将酸液冲淡,加入氨水中和后,再轻轻注入镍试剂。如在液面上浮有红色绒状物质,即表明不锈钢中含有镍;如没有红色绒状物质,即证明不锈钢中无镍。(但由于不锈钢中含镍量低,一般只有百分之几,镍的含量不易显露或确定多少,一般须用标准样品实验多次后才能掌握。)
几种鉴别办法说明:用感管鉴别不锈钢,不仅要用几种试验,而且其试验结果只能确定某种类型的不锈钢,不能确定钢中含有哪几种合金元素和具体含量。说,感官鉴别的,目前是极不完善的,有的可能是错误的,还有许多的物理现象,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要正确区别不锈钢钢种的办法,是深入到有关处理单位调查研究,向的材料管理员和工人师傅请教,了解用料的钢种情况,仔细察看钢材上的钢号印记,查阅原始资料等,这是正确分清不锈钢钢种和质量的根本。合金元素和含量有较大出入的,要求分别堆放,以利合理利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浪费。
好了,关于“不锈钢钢种分类/a”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不锈钢钢种分类/a”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