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不锈钢不锈钢底部/a”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一起来交流吧。
文章目录列表:
1.430/2B不锈钢的不锈钢的标识430/2B不锈钢的不锈钢的标识
1、 钢的编号和表示
① 用国际化学元素符号和本国的符号来表示化学成份,用字母来表示成份含量:如:、俄国12CrNi3A。
② 用固定位数数字来表示钢类系列或数字;如:美国、日本、300 系、400系、200 系;
③ 用拉丁字母和顺序组成序号,只表示用途。
2、我国的编号规则
① 采用元素符号
② 用途、汉语拼音,平炉钢:P、沸腾钢:F、镇静钢:B、甲类钢:A、T8:特8、GCr15滚珠
◆合结钢、弹簧钢,如:20CrMnTi 60SiMn、(用万分之几表示C 含量)
◆不锈钢、合金工具钢(用千分之几表示C 含量),如:1Cr18Ni9 千分之一(即0.1%C),不锈C≤0.08% 如0Cr18Ni9,超低碳C≤0.03% 如0Cr17Ni13Mo
3、国际不锈钢标识
美国钢铁学会是用三位数字来标示各种标准级的可锻不锈钢的。其中:
① 奥氏体型不锈钢用200 和300 系列的数字标示,某些较普通的奥氏
体不锈钢是以201、304、316 以以及310 为标记
② 铁素体和马氏体型不锈钢用400 系列的数字表示。
③ 铁素体不锈钢是以430 和446 为标记,马氏体不锈钢是以410、420 以以及440C 为标记,双相(奥氏体-铁素体)。
④ 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以以及含铁量低于50%的高合金一般来说是采用专利名称或商标命名。
不锈钢材质304 430 201 18/0有什么分别?
C、Si、Mn、P分别代表的是碳、硅、锰、磷;
C代表有碳的成分;SI代表有硅的成分;Mn代表有锰德成分等,以此类推。
一般说来,含硌量Wcr大于12%的钢就具有了不锈钢的特点。不锈钢按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又可分为五大类:即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以及沉淀碳化不锈钢。
扩展资料:
奥氏体不锈钢是钢中含Cr约18%、Ni 8%~10%、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包括著名的18Cr-8Ni钢和在此基础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发展起来的高Cr-Ni系列钢。
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而且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
如加入S,Ca,Se,Te等元素,则具有良好的易切削性。此类钢除耐氧化性酸介质腐蚀外,含有Mo、Cu等元素还能耐、磷酸以以及甲酸、醋酸、尿素等的腐蚀。
此类钢中的含碳量若低于0.03%或含Ti、Ni,就可显著提高其耐晶间腐蚀性能。高硅的奥氏体不锈钢对硝酸具有良好的耐蚀性。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全面的和良好的性能,在各行各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铁素体不锈钢是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含铬量在11%~30%,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
这类钢一般不含镍,有时还含有少量的Mo、Ti、Nb等到元素,这类钢具导热系数大,膨胀系数小、抗氧化性好、抗应力腐蚀优良等特点,多用于制造耐大气、水蒸气、水以及氧化性酸腐蚀的零部件。这类钢存在塑性差、焊后塑性和耐蚀性明显降低等缺点,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炉外精炼技术(AOD或VOD)的应用可使碳、氮等间隙元素大大降低,使这类钢获得经常使用。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Si、Nb、Ti,N等合金元素。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
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
18/0和430属于铁素体不锈钢
带磁性,价格低廉,容易生锈,适合在干燥的室内使用,
304
201
属于奥氏体不锈钢
无磁或弱磁
防锈性能好,耐酸碱。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不锈钢不锈钢底部/a”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